開眼電影 ﹥八月 The Summer Is Gone
八月 The Summer Is Gone
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、抱回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、孔維一獲最佳新演員。導演張大磊向父輩致敬的長片處女作。回憶90年代初的中國轉型的社會面貌,從一個男孩的眼光去看家庭,甚至整個中國的發展。
  • 片長:106分
  • 上映日期:2017/06/09
劇情簡介
榮獲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、抱回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、孔維一獲最佳新演員。張大嘉執導,回憶90年代初的中國轉型的社會面貌,從一個男孩的眼光去看家庭,甚至整個中國的發展。

十二歲那年的夏天,剛結束初中考試的張小雷,盼到一個沒有作業的暑假。悶熱夏夜,他和爸爸窩在戲院裡看電影。午後他醒醒睡睡,夢裡有他偷偷喜歡的女孩。蟬聲和每年沒有不同,但那年八月,靜中帶著躁。1994年,國家開始實施國有單位轉型,在國營電影製片廠工作的爸爸,鐵飯碗沒了。小雷想進的重點中學,分數上不了,爸媽只得操心。

夏天過去了,生活在繼續。臥病多年的太姥姥去世了,爸爸也離開家,遠赴他鄉拍片打拼,家裡只剩下母子倆,小雷才著實感覺到時間過去了,生活不一樣了。立秋那天夜裡,媽媽悉心照料的曇花在院子裡悄然盛開……

緩慢夏末如夢,恬靜影像擴散出一股糜味,拍無事之事,舉重若輕,若有似無,悠然如小津安二郎,時現侯孝賢《童年往事》神采。所有的八月,都將只是過去了,過去了。

「一首豐盈飽滿的哀愁詩歌,歌頌著一個年代的逝去⋯細膩而詩意」—好萊塢報導者

「《八月》以懷舊情懷向父輩致敬,透過黑白攝影與豐富的音樂,刺中你的心,久久不能散去」—紐約時報

    延伸閱讀
  • 導演專訪
    張大磊2012年寫出了劇本《曇花》,講12歲的張小雷如何度過小升初的那個暑假。他又磨到2015年,覺得自己再不拍就要爆炸了。
  • 「張大磊:我原想成為一個搖滾樂手。」
    從文字與人物抽離,《八月》的氣質,更從鋪陳整部片的拉威爾和德布西作品中緩緩現形。
  • 關於導演
    2008年,張大磊決心拍攝一部關於1994年兒時家庭生活、半自傳的電影。七年後,《八月》誕生,這是張大磊的長片處女作。
    相關影評/專題文章
  • 藍祖蔚專欄《八月》:寫給父親的家書 【藍祖蔚】 2017-06-19
    「我的父親不是強人」毋寧是《八月》中最深情的書寫,時間軸是12歲孩子張小雷的那個夏天,故事軸則是張小雷與父親互動點滴。都是動人的父子親情,點點滴滴都有著讓人夢中會偷笑的蜜甜。張大磊將《八月》獻給他的父執輩,其實是最真心,亦最有力的告白了。
  • 《八月》黑夜裡的曇花 【蘇士尹】 2017-06-14
    喜見它的「古典」味,運鏡和說故事手法,讓人看到終於有人可以好好的「靜靜」的用影像說故事,黑白在這裡不是無色彩,反倒是懷念、懷舊的顏色,讓人彷彿跟著小雷一起在巷衖裡過了一個八月。無疑的,那個小雷就是導演張大磊小時候。
  • 《八月》-父親的身影 【Dammi】 2017-06-12
    這個八月儘管眼前的風景沒甚麼不同,但小雷下個階段的求學,乃至整個經濟結構的改變,竟不知不覺地於稀鬆平常的間隙中,悄聲無息地侵蝕著主角小雷的生活,使得家裡面疲於奔命。電影便如此透過小雷這個小孩的眼睛旁觀著家庭的變化,有所得,也有所捨。
    相關新聞
  • 李小龍哲學讓張大磊見到小津美學2017-06-12
    《八月》導演張大磊表示對於李小龍「以無法為有法」的哲學特別欣賞。廖慶松也附和,這和小津推崇「無」的哲學非常類似,這也展現在《八月》裡。
  • 張大磊導演對台灣新電影經典作品如數家珍2017-06-08
   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《八月》導演張大磊訪台宣傳,曾表示自己老早就盼著讓電影在台灣上映,對台灣情感深厚,因為看過不少台灣電影,如數家珍地馬上說出導演陳坤厚、編劇侯孝賢、剪輯廖慶松、鈕承澤主演等細節,完全展露了他對台灣新電影浪潮的粉絲心!
  • 《八月》導演張大磊將在台宣傳兩週,誠意十足謝金馬2017-06-07
    《八月》昨日在國賓長春戲院舉行首映會,導演也從內蒙古飛抵台北進行宣傳並出席。曾表示《八月》若得獎就要去跳樓的知名影評人膝關節,擔任首映主持人。他也公開表示,要趁此機會向導演張大磊致歉。
  • IMDb
  • 台北票房: 46萬(台幣)
  • 美國票房: 0-
  • 影片年份:2015
  • 出  品  國:China
  • 出  品:
  • 發  行  商:前景娛樂
  • 語  言:Chinese
  • 色  彩:color
  • 音  效:

更新時間:2024/04/19 09:24